“伊任与夷清”的出处是哪里
“伊任与夷清”是宋代李曾伯的《满江红》中的一句,这句话出自诗人对梅花的赞美。梅花在中华文化中一直被视为高洁、坚韧、清丽的象征。李曾伯用“伊任与夷清”来形容梅花,不仅赞美了梅花的清纯与高雅,也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、傲然独立的品质。这种品质在中华文化中被称为“冰清玉洁”,是非常重要的品德。
相关问题
人们常常提到“冰清玉洁”,但为什么这句话如此重要?它到底有什么意义呢?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:
1. 自我修养:在现代社会中,物欲横流,诱惑无处不在。保持“冰清玉洁”的本色,意味着我们要有强大的自制力和自我修养。就像梅花,即使在寒冬中依然保持纯洁与美丽一样,我们也需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自己的纯净与高尚。
2. 社会正气:在社会风气方面,“冰清玉洁”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价值观。一个人保持清廉、正直,不被外界腐蚀,不仅对个人来说是美德,对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也是一个积极的推动力。就像梅花在寒冬中傲然挺立,给人以希望和力量一样,一个有“冰清玉洁”品质的人也能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。
3. 人际关系: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,“冰清玉洁”的品质也非常重要。一个值得信赖、言行一致的人,往往能够建立起长久而深厚的友谊和伙伴关系。就像诗中所说的“我能洁己,能娱客”,保持自己的清廉与高雅,不仅能让自己受人尊敬,也能让他人感到舒适和信任。
相关答案
整体而言,“伊任与夷清”不仅是一句诗歌中的华丽辞藻,更是一种人生理想和追求。在现代社会,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培养这种品质,无论是在工作、学习还是生活中,都要保持自己的清廉与正直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复杂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,实现自己的价值。就像李曾伯所说的“成子后,调羹役”,只有经过时间的磨砺和不断的努力,我们才能真正体现出“冰清玉洁”的美丽与力量。
“伊任与夷清”出自宋代李曾伯的《满江红(招云岩、朔斋于雷园。
“伊任与夷清”全诗
《满江红(招云岩、朔斋于雷园,二公用前雪韵赋梅)》
宋代 李曾伯
万紫千红,都不似、玉奴一白。
三数萼、有冰霜操,无脂粉色。
长共竹君松友伴,岂容蝶使蜂媒入。
似惠和、伊任与夷清,兼三德。
能洁己,能娱客。
成子后,调羹役。
更岁寒风味,时然后出。
春浅吹回羌管寸,夜阑吟费花笺尺。
炯使星、两两月黄昏,真诗伯。
作者简介(李曾伯)
李曾伯(1198~1265至1275间) 南宋词人。字长孺,号可斋。原籍覃怀(今河南沁阳附近)。南渡后寓居嘉兴(今属浙江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