污泥沉降比
污泥沉降比(SV)是一个重要的污水处理指标,它表示曝气池混合液在静置一段时间后,沉淀污泥体积与混合液体积之比。具体来说,污泥沉降比(SV)通常是在100毫升或1000毫升的量筒中测定,静置30分钟后,记录沉淀污泥层与上清液交界处的刻度数值。
以下是污泥沉降比的定义、作用、影响因素和测量步骤:
定义
SV :污泥沉降比,是曝气池混合液静置后沉淀污泥体积与混合液体积之比。
SV30 :特指在1000毫升量筒中测定,静置30分钟后的污泥沉降比。
作用
反映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。
评定活性污泥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。
用于控制剩余污泥的排放和监测污泥膨胀等异常现象。
影响因素
温度 :温度变化会影响SV值,不同季节SV值会有所不同。
外部环境 :如负荷变化、曝气不足或过量、中毒等,可能导致SV值增大。
测量步骤
1. 取样:将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混合液迅速倒入量筒中至满刻度。
2. 静置:静置30分钟,期间避免日光照射和振动。
3. 读数:记录沉淀污泥层与上清液交界处的刻度数值。
结果表示
计算公式 :SV = (沉淀后的污泥体积数(ml) / 倒入量筒中的混合液体积数(ml))。
单位 :通常以百分比(%)表示,有时也用mL/L表示。
SV与SVI的关系
SVI :污泥容积指数,表示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(以mL计),计算公式为SVI = SV / MLSS。
通过监测SV和SVI,可以了解活性污泥的凝聚、沉淀性能以及污泥的松散程度和凝聚沉降性能,对污水处理工艺的运行和调整具有重要意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