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国时期东三省人口
民国时期东北人口经历了显著的变化。根据提供的信息,宣统三年(1911年)东北地区的总人口为1841万,其中关内移民至少有1000万。民国时期,由于移民政策的实施,东北地区的移民总数达到了1983万人,其中在东北定居的有910万。九一八事变后,东北三省沦陷,许多人流落到关内,当时流传着“松花江上”的歌曲,表达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情绪和对解救同胞的渴望。
在民国时期,东北人口的增长非常显著,从1897年的700多万增加到1910年的1700万,到九一八事变时,东北人口已经接近3000万。这些数据表明,20世纪初的东北是一个大型移民社会,本地人口比例逐渐下降,对移民的包容性非常强。
综合以上信息,民国时期东北人口的大致情况如下:
1911年:东北地区总人口约为1841万。
1930年:东北三省总人口约为2730多万。
九一八事变后:东北人口可能因战乱而减少,但具体情况未提供数据。
请注意,这些数据可能因历史原因和统计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。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信息,请告诉我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民国时期东北三省的具体名称是什么?
东北三省外来人口的主要来源有哪些?
1900年东北地区的总人口是多少?